瓦斯爆炸伤

瓦斯爆炸伤

概述:瓦斯爆炸烧伤(gas explosion burn)是一种烧、冲复合伤合并中毒,属于特殊类型的创伤。常发生在矿井或坑道。瓦斯是一种比空气轻、易燃的复合气体,主要成分为甲烷(CH4),通称沼气。井下巷道内空气中瓦斯浓度至5%时,遇有火星、火花或明火就易引起爆炸,瓦斯浓度在8%~80%时爆炸力最强。根据井下空气中的瓦斯含量将煤矿分为高沼气矿井和低沼气矿井,低沼气矿不易发生瓦斯爆炸。瓦斯爆炸时除引起烧伤外,尚可发生各种有毒气体中毒、爆震伤、挤压伤、吸入性损伤和其他合并伤等。由于矿井内瓦斯爆炸,往往受伤人员多、现场和伤情均甚复杂,所以抢救人员除积极现场抢救外,还应全面了解受伤的情况和进行全身系统的检查,早期发现上述各种可能的损伤以免延误抢救时机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瓦斯爆炸伤及多人,且死亡率高,后果极为严重,但是如按规定进行瓦斯监测和通风处理,杜绝明火,这种意外事故是常可避免的。据鹤岗矿务局的资料,在4次瓦斯爆炸事故中,除现场死亡者外,伤情较重者87人,其中86.2%有体表烧伤,32%有呼吸道烧伤;直接冲击伤占24.1%,间接冲击伤占14.9%;冲击伤累及颅脑者占11.4%,胸伤占9.2%,腹部伤占6.9%,四肢脊柱伤占9.2%,五官伤占2.3%;89.6%,有不同程度的瓦斯中毒,死亡率为9%,;87人中有体表烧伤和瓦斯中毒者占54%。另据7个矿务局27次瓦斯爆炸中经过抢救的401伤员资料:有烧伤者占50%~100%;瓦斯中毒为22.4%~89.6%;冲击伤为27.5%~39%;死亡率为4%~43.7%。

病因

病因:矿井内瓦斯爆炸时,主要的致伤因素如下:
    1.高热  矿井内瓦斯爆炸后所产生的温度可以很高,在流通空气中可达1850℃,在密闭空气中可达2650℃。但在矿井巷内,热气浪流动速度很快,可高达2000m/s,此高温为一过性,人体接触时间非常短暂,故大多数为人体暴露部位(如头、面部和双手)的二度烧伤,面积均小于50%。如伤员距爆心较近,亦可造成衣下烧伤,穿深色内衣者衣下烧伤较穿浅色内衣者重。若引燃衣服则可导致大面积深度烧伤,或吸入粉尘形成吸入性损伤
    2.中毒  瓦斯爆炸时可产生多种有毒气体,主要为CO、CO2、NO2、乙烯、乙烷、沼气和硫化氢等。国内相关资料统计显示,矿井内以CO、CO2、NO、NO2浓度为最高。沼气在高温下可合成乙炔和苯。因此,除上述气体外亦有苯中毒的可能。临床资料统计结果提示,在各种有毒气体中以CO2、NO2中毒机会较多。可能由于CO2、NO2较CO重,受伤时伤员被爆炸气浪冲击倒地,故吸入的CO2和NO2为多。NO2吸入中毒时可合并有肺水肿。沼气在空气中氧冲击下可产生CO2(CH4+2O2→CO2+2H2O),因而在瓦斯爆炸时产生大量CO2和CO,致吸入中毒。
    3.冲击波  井下巷道为一近于密闭的空间,在瓦斯爆炸的瞬间,爆炸点的气压可高达912~1013kPa(9~10个标准大气压)的压力,形成强烈的冲击波。冲击波的超压可直接损害人体内脏造成直接冲击伤,导致头、胸、腹和四肢爆震伤(blast injury)外,其中以听觉器官和肺最易受损,而损伤程度与伤者距离爆点的远近、冲击波的方向和强度以及体位等有关。冲击波的动压作用与人体使之撞击于其他物体或坠跌,还可驱动煤石、支柱、工具、装备等撞击人体,由此引起的创伤统称为间接冲击伤。被冲击波驱动的炽热气流和爆炸后产生的烟雾进入呼吸道,可造成呼吸道烧伤和损害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
    1.烧伤以暴露部位多见,烧伤面积较大,创面污染严重,但多为浅度烧伤,亦有大面积深度烧伤者。
    2.中毒
    (1)CO中毒:空气中CO浓度为0.02%时,人在该环境中2~3h可产生中毒症状。矿井内瓦斯爆炸后,空气中的CO浓度可高达3%~60%,尤其在通风状况较差时,现场人员易中毒。站立位较卧倒吸入CO量要多,是由于CO比重较轻,空气上层的浓度高。CO吸入后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HbCO。CO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亲和力较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~300倍,而离解率则小3000倍,因而造成组织严重缺氧。HbCO的存在使氧合血红蛋白的氧难以解离。更加重组织缺氧。CO中毒症状与血中CO浓度有关,如表1所示。
    伤后4h内测定血中HbCO的含量对诊断中毒有意义,因为HbCO的半衰期为4h。皮肤和黏膜可呈樱桃红色,面颊和大腿内侧最明显,但历时不长。
    (2)NO2氧化亚氮中毒:氧化亚氮是氮氧化物中毒性最大的一种,不溶于水,故对眼及上气道黏膜刺激性小。但吸入气道和肺泡后,与水作用形成硝酸和亚硝酸,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,形成肺水肿。亚硝酸盐吸收入血,引起血管扩张,血压下降,与Hb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,引起组织缺氧。当混有NO时,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为其主要病变。中度氮氧化物急性中毒,潜伏期3~15h,随后进入肺水肿期,经适当治疗后,在伤天即有显著好转。严重中毒者,还可出现血压下降、休克、呼吸衰竭、谵妄昏迷等。
    (3)CO2中毒:在一般情况下,CO2不是毒性物质,当空气中CO2浓度为8%~10%时,可使人在短期内死亡。CO2中毒时,轻者可有头痛眩晕、耳鸣、乏力、嗜睡、气急、胸闷、恶心呕吐等症状。有时伴有眼结膜充血、流泪。瞳孔缩小、视物不清、眼底检查有视网膜水肿等表现;重者出现发绀、高热、惊厥、昏迷肺水肿、脑水肿乃至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。
    3.精神症状  较多见表现有两种类型。在现场或早期,伤员躁动不安、兴奋。至入院后,多数呈抑制型。部分伤员有幻视幻听等。
    4.视力下降和失明  多见于CO中毒伤员,在伤后2~3天视力从模糊不清逐渐加重,直至失明。一般在2~3周后,视力随着病情的好转可渐渐恢复。
    5.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  出现时间早而持续时间长,白细胞数可降至1.5×109/L以下。骨髓检查,粒细胞系统中成熟型细胞受抑制,早幼粒细胞可见核浆发育不成比例和中毒颗粒;单核细胞的胞浆内空泡颗粒增大及部分胞浆内无颗粒等退行变性;在红细胞系统中,晚幼红细胞消失;巨核细胞减少等现象,经治疗后可恢复正常。
    6.急性呼吸功能衰竭  较为多见,往往由于中毒引起中枢性呼吸抑制,或由于肺水肿吸入性损伤后所致。
    7.合并伤  多数伤员伴有爆震伤、冲击伤、挤压伤。常伴有颅脑损伤、鼓膜穿孔、脏器穿孔、吸入性损伤、肺出血、四肢外伤骨折、外伤性窒息等。休克和感染发病率高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

诊断

诊断: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

治疗

治疗:
    1.现场救治  加强对矿井中瓦斯浓度的监测,完善矿井的防护和通风设施,做到防患于未然。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心教育,严格遵守劳动安全和操作规章,安全生产。
    一旦不幸发生矿井内瓦斯爆炸,现场人员应注意自救互救:
    (1)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卧倒,脸朝下,胸部贴地面。这是由于瓦斯气轻,多在上层燃烧。由于燃烧时,巷道空气压力的改变,火焰或热空气波在巷道内有一、二次往返来回,可赢得时间卧下以减轻伤害。千万不要企图跑出,因为奔跑的速度绝对不及瓦斯燃烧和冲击波的速度。卧倒的另一目的是减少冲击波的损伤。脸朝下可以避免面部、尤其呼吸道烧伤和肺部爆震伤。
    (2)瓦斯燃烧的时间甚短,故烧伤多在暴露部位。卧倒后,如果能用一较厚的单子、衣服或其他物品将身体暴露部位遮盖,可避免烧伤或减少烧伤面积。如有可能,戴上口罩或用湿手帕掩住口鼻部,以免呼吸道烧伤。如果衣服着火、应就地滚动灭火,或脱去燃烧的衣服。
    (3)瓦斯燃烧后的空气中,往往留有一些有毒气体,应迅速离开现场至一通风地带以免中毒。
    (4)瓦斯爆炸烧伤一般较浅,但创面疼痛较剧,且合并伤较多,抢救时必须注意。如可能,尽早将创面或伤口包扎。有外伤、骨折的肢体要固定,已灭火的衣服不脱掉,以减少疼痛。搬运时注意避免再次损伤及创面污染。
    2.治疗  矿井内瓦斯爆炸致伤,既是烧冲伤(或爆震烧伤),又是烧伤复合中毒。因此在抢救治疗中,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:
    (1)必须全身系统的详细检查:注意体表烧伤、呼吸道烧伤、各部位的爆震伤、挤压伤和其他复合伤等各部位损伤,都注意有无CO、CO2、NO2中毒表现。
    (2)吸氧治疗:不必等待化验结果,要根据临床症候,立即给予100%氧气吸入,吸入含5%~7%CO2的氧以刺激呼吸中枢,加速血中CO解离。有条件时,在高压氧舱治疗,1/2~1h后可使体内CO降至零。若中毒时间已有36h,则高压氧治疗效果不佳。一般情况下,终止吸入CO后1h,体内约有50%的CO排出,24h后几乎可完全排出。但若吸入CO时间较长,体内HbCO超过50%~60%,此时伤员多难以挽救。
    此外可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、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以促进细胞功能的恢复。如有氮氧化物中毒时,可给予2%~4%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。如无症状,也应观察24h以上。
    (3)密切注视病情变化:对内脏损伤和中毒表现应有足够的认识,一旦确立诊断及时处理。
    (4)瓦斯爆炸烧伤虽较浅,但往往由于爆炸时,煤屑喷至创面上。甚或嵌入组织内,清创时,不要勉强将其移除,以免增加创面损伤。可任其存留(面部应设法剔除),日后可自行脱落。创面以采用暴露疗法为妥。其他局部和全身治疗基本与一般烧伤治疗相同。对重症病人积极抗休克复苏治疗,如无颅脑外伤或呼吸衰竭时,第1个24h输液量可适当增加,维持每小时尿量30~50ml。
    (5)有精神症状时,可用氯丙嗪25~50mg,3~4次/d或用冬眠合剂4号。
    (6)在矿井、坑道中爆炸所致复合伤,呼吸功能不全和头颅爆震伤等较常见。输液扩容的同时,可予适量溶质性利尿剂或用高张盐溶液,以避免或减缓脑水肿、肺水肿的发生。
    (7)白细胞减少症一般不需特别治疗。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,可输新鲜全血和白细胞悬液,并口服维生素B4、B6、B12利血生、鲨肝醇、单核苷酸等,同时可加用中药如黄芪、当归、大枣、银花等。加强抗感染治疗。

预后

预后:

预防

预防: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